梅雨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措施建议

[复制链接]
查看268 | 回复0 | 2024-6-20 19: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省自6月9日入梅以来,多地出现持续性降雨。6月16日~18日浙中南地区迎来入梅以来最强降雨时段,强降雨范围扩大,雨势增强,强降雨落区与前期高度重叠。6月19日~20日浙江西北部有大暴雨(100~15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各水产养殖户和生产单位应提高警惕,主动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度梅。为做好梅雨季及返晴后水产养殖管理,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梅雨季节对水产养殖的主要影响

1.倒藻现象。倒藻是指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发生“倒藻”时,首先溶解氧会下降,二氧化碳会增加,pH迅速下降;其次,大量死藻分解,加大耗氧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

2.缺氧浮头。养殖密度大的池塘,排泄物多,水质易恶化,尤其是深水池塘。天气闷热,雷雨前气压低,藻类产氧能力差,水体易缺氧,特别容易引起浮头、泛塘现象。

3.病害发生。梅雨期间光照少,藻类生长不旺,底层残饵粪便发酵产生有害气体,造成水质变差、藻相不稳定、养殖对象易发病的情况。梅雨季节主要预防出血病、败血病、肠炎病、弧菌病,推荐使用温和性杀虫、消毒制剂。

4.免疫力低下。梅雨季节水质底质变差以及缺氧等原因,外界环境变化大,养殖动物食欲降低、摄食情况较差,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调节和解毒压力大,造成免疫力低下。



二、梅雨季节水产养殖应采取的措施

1.维护设施,关注天气。多雨天气要仔细检查养殖塘埂、田埂,发现塘堤松散、破损或池塘漫溢,应及时采取修复加固等措施防止养殖动物逃逸;检查设施大棚顶部雨水蓄积,发现超负荷蓄积应及时排水;加固大水面拦网设施;提前排查电力设施、增氧设施,备好液氧、化学增氧剂、食品、手电筒、救生衣等应急物资;海淡水池塘、稻渔种养田块要及时整修进排水系统,山塘水库降低水位;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洪涝预警,提前做好预防应急预案,使水产养殖品种及生产渔需物资少受损失。

2.密切观察,调节水质。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色、水质变化以及养殖动物活动、摄食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时刻关注水位,疏浚池塘进排水口、周边渠道,及时排水,防止漫塘;暴雨时应避免池外的沟水入池,海水养殖要尽量维持盐度的稳定,保持一定的水位,水位过低,暴雨对池水的盐度变化影响越大。没有增氧机的养殖池可以先提高池水位到溢洪高程,使过多的雨水排出池外。勤开巧开增氧机,尤其是后半夜保持充足溶氧;使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溴制剂或碘制剂等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防止病害暴发,消毒后要及时解毒补菌补肥。

3.注意防霉,适量投喂。梅雨季节饲料易潮解和霉变,需做好饲料储存和保管。投喂时要保证饵料新鲜不变质,根据天气情况、水质变化、鱼类摄食情况等因素适当调整投饵量。遇到阴雨天气应减少投喂,避免浪费、污染水质;暴雨前可通过适量拌服内服药物增强养殖动物免疫力;连续暴雨会导致水产动物摄食积极性降低,应减少投喂,过后按照梅雨季前的30%、50%、70%到完全比例逐步回升,每个比例控制在1~2天。


4.加强巡查,防控疫病。梅雨期易造成养殖动物死亡,引起病害暴发。需对场区、养殖工具、人员进行消毒处理工作,防止疫病爆发;增加巡塘次数,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准确诊断、科学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及时打捞死亡个体,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三、返晴后应对措施

1.时刻关注预警信息。梅雨季节返晴后往往进入高温季节,全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养殖业者需持续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及高温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2.加强科学投饵与管理。夏季鱼类吃食旺,生长快,加大投饲量,保证吃饱吃好。但高温季节,应根据鱼类吃食情况,合理调整投饵量,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少投高蛋白动物性饲料,减少因投饲过多引起的水质腐败,同时投饵量不宜太多,以鱼能在1~2小时吃完为好。

3.加强水质管理。返晴后养殖动物将进入生长“黄金期”,饲料投喂量较大,排泄物较多,池水容易缺氧导致水质变坏,出现泛塘死鱼现象。为此,养殖户要根据水体状况、养殖品种、放养密度等进行水体调节,如开增氧机、添加新水、调节pH等,维持水质正常。

4.及时起捕。高温季节气候变化不定,对达到上市要求的水产品要及时起捕,及时回笼资金,减少存塘的风险。

4.加强巡查,防控疫病。梅雨期易造成养殖动物死亡,引起病害暴发。需对场区、养殖工具、人员进行消毒处理工作,防止疫病爆发;增加巡塘次数,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准确诊断、科学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及时打捞死亡个体,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三、返晴后应对措施

1.时刻关注预警信息。梅雨季节返晴后往往进入高温季节,全省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养殖业者需持续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及高温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2.加强科学投饵与管理。夏季鱼类吃食旺,生长快,加大投饲量,保证吃饱吃好。但高温季节,应根据鱼类吃食情况,合理调整投饵量,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少投高蛋白动物性饲料,减少因投饲过多引起的水质腐败,同时投饵量不宜太多,以鱼能在1~2小时吃完为好。

3.加强水质管理。返晴后养殖动物将进入生长“黄金期”,饲料投喂量较大,排泄物较多,池水容易缺氧导致水质变坏,出现泛塘死鱼现象。为此,养殖户要根据水体状况、养殖品种、放养密度等进行水体调节,如开增氧机、添加新水、调节pH等,维持水质正常。

4.及时起捕。高温季节气候变化不定,对达到上市要求的水产品要及时起捕,及时回笼资金,减少存塘的风险。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