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大主要水产养殖区域格局调查

  [复制链接]
查看1150 | 回复2 | 2018-7-25 10: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国作为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水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渔业在中国兴起,大量渔场的开设,带动了一批饲料、加工、养殖企业的发展。近十余年来,我国渔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在不到16年的时间内,水产总量从1998年的3906万吨左右已发展到2014年的6300万吨左右。

  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淡水养殖。从最开始的普通池塘养殖到现在的多元化养殖模式,河渠水库、家庭庭院水池、工厂化养殖等方式被广泛运用,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将近1838万平方米的淡水面积被大幅度开发用于水产养殖。

  一路走来,我国淡水养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发生了哪些改变?记者采访专家学者、水产行业从业者、养殖户,分别对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五大区域的水产养殖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探访。

  华中地区

  高产量家鱼养殖辉煌难续

  湖北是“千湖之省”,淡水鱼产量一直居全国之首,荆州更是全国淡水鱼类交易中心。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湖北仅仅只是淡水鱼养殖大省,而不是强省。随着社会发展,湖北水产养殖格局发生着剧烈变化。

  首要因素是政策的影响,由于国家对水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湖北诸多水库、大湖逐步禁止养殖,网箱及大水面在湖北地区逐年减少。同时,由于小草鱼价格连续四年低迷、养殖户连年亏损,导致精养鱼塘大面积转产。这种现象在2010年以后尤为突出,成为水产养殖新的制约因素。

  以湖北仙桃为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地一直都是湖北省水产养殖大县,也是湖北水产养殖强县。但从2004年开始,全国各地养殖技术突飞猛进,而作为草鱼养殖大县的仙桃未能与时俱进,草鱼亩产量至今依然在1100斤左右徘徊。在此情况下,今年仙桃超过25%的养殖水面转产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再者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加速发展,从事养殖的水产人严重老年化,加上养殖亏损促使大量养殖户退出养殖行业,“养殖能手们”收编了“腾出”的鱼塘成为养殖大户,推动着水产养殖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从湖北省的水产养殖变化可以看出,现在人们的饮食消费已向中高档迈进,且品种多样性需求变大。这对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造成巨大影响,从而使得中高档水产养殖成为新方向。

  本土水产品产业化之路

  客观来讲,湖南省渔业资源丰富,但是产量不高、产值不大、链条不长。主要原因在于湖南省宜养水面利用率低、渔业科技贡献率低。改革开放之初,因有湘江、洞庭湖等大泽存在,水产品多是靠捕捞。淡水鱼养殖只有常德、岳阳一带具备规模。

  上世纪90年代,湖南特种养殖兴起,蛙、甲鱼、龟、大鲵、大闸蟹等品种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行生态养殖的今天,传统网箱养殖在全国范围内已开始陆续撤出,特种养殖迎来了更大的机遇。

  因此,湖南水产养殖确立了“加快现代渔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发展方向,将科技化、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资源节约、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渔业现代化发展之中,促使传统家鱼养殖向“名特优渔业”转变。

  渔业产业化一直以来是个难题,对此,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相关人士指出,依托龙头企业,加大知名水产品牌培育力度,特别是要围绕湖南省地域优势明显、市场影响力较大的鳙鱼、青鱼、珍珠、河蟹、黄鳝、大鲵、甲鱼等名优品种,注册商标,做响品牌;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主推技术,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生产方式改造传统渔业,提升传统渔业。力争到2016年,湖南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230万吨,渔业产值达到248亿元,水产品优质率提高到85%以上,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以上。

  华北地区

  走出传统模式 生态养殖是趋势

  华北地区水产养殖主要以鲤鱼为主,占到区域养殖量的80%以上,辅以草鱼、鲫鱼,套养花白鲢,其中部分地区存在鱼虾套养的模式。

  “近几年来,鲤鱼价格持续低迷,60%以上的经销商、养殖户亏损严重,很多鱼池复耕或停养,整体养殖量下降20%以上。”天津一家饲料企业负责人表示,困扰华北地区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养殖结构单一、养殖理念固化,主养鲤鱼一种,而近两年来鲤鱼的市场行情低迷,导致养殖户、经销商亏损严重。而除了主观因素的制约外,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再加上受工业污染等,给这一地区的水产养殖发展带来了影响。

  以白洋淀的水产养殖为例。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白洋淀就陷入了持续十余年的干淀和污染的恶性循环。从2000年起,白洋淀更是频频发生死鱼事件。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上游一些生产企业盲目追求利润,偷排偷放污水,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对污染企业睁只眼闭只眼;同时,也暴露出“九龙治水”的体制弊病。

  “为了更好地推动当地水产养殖的发展,我们在优化养殖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开发当地传统品种,使之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尝试引进和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同时,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华北地区某渔业局负责人表示,从传统渔业将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将向质量渔业不断转变,大力发展高品质、绿色环保、无公害将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落后到超越的转型升级

  河北省是华北地区主要的对虾养殖区域之一,对虾养殖自1981年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经历了快速发展期、衰落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据当地渔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河北地区1981年对虾养殖年产量只有41吨;1988年3.7万吨,创造了养虾业的辉煌;1993年大面积暴发病毒病,产量、效益锐减,下滑到了低谷。之后,对虾产业开始谋求多品种发展。除中国对虾之外,陆续引进了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2003年至今,南美白对虾养殖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主要养殖品种,其产量占对虾总产量的40%以上。

  “当地池塘基础设施差,配套水平低,很多池塘还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无法满足新时期对虾养殖需要。”当地一名从事对虾养殖近10年的养殖户表示,过去养殖户养虾观念较为落后,对部分新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障碍,另外受水质影响,对虾发病率高、成活率低也是制约了当地养虾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华南地区对虾养殖产量出现下滑,华北地区随着池塘的改造,以及先进的养殖模式地不断推广,对虾养殖成绩一路飘红,隐隐有追赶甚至赶超南方之势。“去年,华北地区养虾热情高涨,养殖面积较2013年增加了20%左右。”当地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华北地区养虾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规模化、设施化、工厂化养虾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华南地区

  罗非鱼的疯狂和迷茫

  罗非鱼类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原主要分布于非洲。由于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产量高和繁殖力强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世界性主要养殖鱼类之一,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一条鱼”。我国对罗非鱼进行大规模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区。其中,海南地区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

  2003年以来,我国罗非鱼产业发展迅猛,产量以平均每年11.1%左右的速率递增,稳居世界首位,罗非鱼出口也成为华南多个地区出口创汇的主导农产品。

  海南是全国罗非鱼养殖和苗种生产自然条件最佳的地区,水质环境优良。海南罗非鱼养殖主要集中在文昌市、琼海市等几个核心区域,以精养鱼塘为主。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水库网箱养殖和水库放养等。到2011年底,海南罗非鱼养殖面积达45.6万亩,养殖总产量达31.7万吨,罗非鱼出口成为海南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

  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罗非鱼产业在饲料营养、疾病防控、养殖技术、养殖设施、养殖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亟需解决。一方面,罗非鱼养殖多以农户养殖为主,生产设施严重滞后,难以适应优质商品鱼养殖技术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鱼猪、鱼鸭混养,养殖密度和投喂量不断加大,罗非鱼养殖水环境日益恶化,滥用抗生素等现象突出,罗非鱼病害尤其是链球菌病发病严重。

  从华南片地区2014罗非鱼的发病情况来看,茂名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率在8-9成,死亡率在8成以上,珠三角的发病死亡率情况在4-5成,商品鱼的成活率和品质等均难以保证。“这么多年来,2015年市场是最差的了。”进入罗非鱼种苗行业近20年的某苗企负责人直言,今年以来华南罗非鱼投苗量暴降4-5成,可以预见,下半年罗非鱼产量将大减,但行情仍难以预测。

  面对当前罗非鱼养殖困境,产业链各环节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药残问题对鱼价的影响,很多养殖户用药意识已经越来越规范,并且在尝试新的养殖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茂名是“中国罗非鱼之都”,养殖罗非鱼历史悠久,养殖面积近22万亩,年产量20多万吨,年出口罗非鱼加工产品2万多吨,罗非鱼产业已成为茂名渔民增收、农业创汇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茂名罗非鱼养殖户大胆创新,打破传统养殖模式,通过建造科学、合理布局的池塘,鱼种培育等方式,创出一条具茂名特色的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新技术,既提高了养殖产量,又保证了产品质量。

  “目前,有部分养殖户尝试改变目前每年养2造、养殖大规格商品鱼的养殖模式,转为每年3造、生产1斤左右甚至更小规格的罗非鱼。”该苗企负责人表示,未来这个行业肯定会越来越规范,现在很多企业也在从种苗上不断优化,从养殖技术和模式上不断创新,我们也相信这一行业未来会朝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西南地区

  从抓瞎到抓虾

  “在我国,咸淡水资源最好的有两个地方。一是珠三角,二就要属我们钦州湾了。比起斗门,钦州湾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因为像台风这样的大型海洋气候灾害都从太平洋过来,一般登陆口不是在华东就是在华南,广西的台风很少。”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韦博士指出。

  “目前,无论从养殖规模、技术还是投入来讲,南美白对虾养殖都是广西水产养殖的龙头。但1992年以前,广西有占比很大的盐碱地,寸草不生,农民生活很艰苦,就像在抓瞎。”钦州渔政局的一位官员表示。“以前的水产品很少是人工生产,老百姓想吃还得自制工具去河沟里捕捞,后来政府根据土壤环境建议搞海产品养殖,钦州湾的村民就成为了第一批对虾养殖户,迈出了广西水产养殖的第一步。”

  近几年,由于水资源的严重衰退成为新的制约因素,广西的养殖格局又出现了新变化,近海养殖开始走向深海。所以,离岸深海设施化养殖成为渔业养殖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而如何解决养殖设施和养殖鱼类抗风浪等问题,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成为当前正在攻关的一个难题。

  样样俱全 但不具规模

  从水产饲料市场流通量来看,四川、云南是总量最小的区域。但因地处长江上游,水产业历史较为悠久,几乎所有的淡水品种,在四川都进行了人工养殖,草鱼、鲫鱼、鲤鱼、泥鳅、黄鳝乃至白对虾等。

  四川的水产养殖历史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花白鲢的人工系繁殖成功,快速提升了水产品总量;第二阶段为80年代初,以通威为首的企业,成功开发了人工配合饲料,真正解决了鱼类饵料问题,从此水产养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在2000年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量的解决,大家更多关注质的提升,养殖出现多元化发展,现时更多的科学养鱼模式进行总结运用;第四阶段为2010年后,行业对以往的水产养殖又进行了重新定位,行业的前景必须依靠科技,所以有了生态养殖、渔业持续发展理念。

  四川现在的养殖品种有鲤、草、鲫、大口鲶、江团、黄颡、叉尾、花鲴、鲟,而且不分主次。同时,区域养殖由粗放养殖转为高度精养,由于池塘面积太小,迫使养养殖户进行精养,养殖技术在全国都较为领先,甚至有半亩地出5000斤沟鲶的情况。

  然而,云南现在的养殖局面却不容乐观,由于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创新技术等原因,云南淡水鱼产业面临产销技术的发展瓶颈。以云南最大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例,有近70%的水产品要从省外引进,云南的水产养殖格局还需向技术层面发展。

  华东地区

  南美白对虾从鼓励发展到规范管理

  华东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水产养殖业发达,是中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区。

  相对较为常见的四大家鱼及常规淡水鱼,在华东地区,最有特色的无疑是南美白对虾产业。据粗略统计,苏、浙、沪三地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约50万亩,其中浙江约32万亩,江苏约12万亩,上海6-7万亩。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地处长江入海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决定了发展水产养殖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14年,如东县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6.2万亩、外塘养殖5.8万亩,育苗车间6万平方米,年产南美白对虾6.8万吨,年产值35亿元,净利润14亿元。中国水产流动与加工协会授予如东“中国南美白对虾第一县”称号。

  喜人的行情与丰厚的利润,引来八方的养殖户。然而火热养殖的背后,却隐藏着大规模养殖带来的诸多问题。

  “不是危言耸听,这样下去,三、五年这个产业就会垮掉。”与大多数人因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链相对成熟、产值持续稳定、养殖户收益高”的乐观态度不同,南通中水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健国却抛出了“危机论”。

  “我们必须正视‘竭泽而渔’的养殖模式正诱发产业高危机。不争的事实是,养殖户片面追求产量而忽略了环境承载力,过度的高密度放养,形成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粗放模式,这种模式是在通过透支土壤、水质等自然环境来换取产业短暂的发展和表面的‘繁荣’,广东的产业危机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袁健国说。

  针对盲目养虾、一哄而上带来的问题,如东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南美白对虾养殖规范管理的意见》。从鼓励发展到规范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坚持耕地保护制度,明确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得再新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另一方面,执行耕地复垦保证金制度。同时,增加水利设施投入,着力改善地区的水系环境。


水产通APP-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沪上养虾人 | 2018-7-25 10:2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小痴痴姿 | 2020-2-27 21: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沙特阿拉伯
学习了,不错,讲的太有道理了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