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 新农人小周的养虾“经”,一年卖虾80多万元!

    [复制链接]
查看15605 | 回复0 | 2022-2-20 12: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立春后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了,小龙虾也出洞了,这时候每隔几天就要投放一次饲料,这样虾苗才能长得更好。”2月12日,沐浴在新年的阳光下,在安徽枞阳县横埠镇“泽红家庭农场”里,周雪松一边正忙着给虾苗投放饲料,一边向记者谈着他的养虾“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3年出生的周雪松家住横埠镇新华村,大伙都叫他小周,别看他年纪轻,他可是当地的养虾能手,可谓典型的新农人,中专毕业后成了一名摄影师,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他“更希望能有自己的一份事业”。2019年,在人生多彩选择时,他毅然辞去了在合肥的摄影工作,选择了回到老家。“相信我也能在一片片乡野泥土中,开辟出自己的星辰大海。”说起当初回乡的初衷,他显得尤为执着和自信。




枞阳县境内资源丰富,有着江南“渔米之乡”之美誉。小周的虾塘位于横埠镇少丰圩区,一马平川的圩区,沟渠交错,千亩良田连成一片,因为水资源优越,这里汗涝保收,一度是周边百姓的粮仓。近30年前,小周的父亲流转了当地百姓的100多亩水田,从事水稻种植,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这一种就是20多年。2013年,迎来了国家政策红包,小周的父亲也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泽红家庭农场”已流转土地300多亩。



“种水稻收入虽然很稳定,但效益还是有一定局限性,在电视看到有地方搞新型种植,我们就也想着要尝试一下。”小周的父亲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18年,枞阳县农委在全县示范推广“稻虾共养”项目,在村干的帮扶下,新华村第一个“稻虾共养”项目落户在了“泽红家庭农场”。说干就干,2018年下半年,农场叫来了挖土机,对水田进行基本的改造,2019年3月,第一批小龙虾的虾苗成功放养虾池。



从种田大户到养虾大户,小周和父亲经常在虾池边一呆就是一天,观察小龙虾一点点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养虾技术,他们还买来相关书籍,白天喂虾,晚上坚持学习,还经常到外地养虾高手那里参观学习相关技术。从当初的门外汉,到如今有了自己的一套养虾“经”。辛辛苦苦一年后,2020年4月20日,对于这个日子小周记得格外清楚,因为第一网小龙虾收网了。“一网足足有40多斤,看到通体深红、个个饱满的小龙虾养成功了,当时心里非常高兴。”小周激动地说。每当虾季,小周每天凌晨两点就要起床,收虾到早上7点多,下午还要喂虾,每天要背着600多斤饲料沿虾塘走上好几圈。小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1年,农场卖虾和水稻80多万元,除了成本差不多有近40万的收入。“虽然很累,但我看到了希望。”小周说,今年他还尝试套养罗氏虾和螃蟹,进行多元化养殖,不安分的他又憧憬着新的未来。




“泽红家庭农场是我村最大的稻虾共养基地,在其带动下,我们村已有10多户进行稻虾共养,此项目每年产值达600多万元。村里从流转土地等方面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上面有好的政策,我们也都及时向这些养殖户宣传到位。”新华村党支部书记周立贵介绍说。

伴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响起,像小周这样的“新农人”们在农村广袤的田野中正挥洒着青春汗水,他们实现自我、带动就业、促进强农,已经成长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新生力量。


来源:安徽经济网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