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上”高科技,这个养殖场进入智慧养鱼时代

[复制链接]
查看380 | 回复0 | 2022-2-11 1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通讯员崔胜敏、范德阳)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大力发展智慧渔业,利用现代化渔业设施,大幅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力促进了鹿泉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位于鹿泉区李村镇的西小壁天润渔场主要生产鲤鱼、草鱼等品种,现有池塘养殖面积50亩。2021年,该渔场投入使用“互联网+渔业”建设项目,将工程技术、机械设备、监控仪表、管理软件和无线传感等现代技术手段用于渔业生产,实现了高密度、高产值、高效益的标准化养殖,极大地降低了养殖风险。

据该渔场负责人介绍,“互联网+渔业”项目可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通过信息技术对养殖水体的水温、含氧量、水质等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据此提供水质调节、净化等相关解决方案,进行科学、精准的投料降低养殖成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没有安装智慧渔业和‘互联网+渔业’以前,经常出现‘翻塘’,也就是鱼大量死亡现象,溶氧也不好,水质也不好。”鹿泉区李村镇西小壁天润渔场负责人周国文说,“安装上‘互联网+渔业’设备以后,池塘水质也好了,溶氧也好了,死鱼现象也大大地减少了。”

鹿河家庭农场位于鹿泉区李村镇西小壁村滹沱河河滩,主要生产青鱼、草鱼等商品,鱼年生产能力达100吨。

农场采用的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由养殖通道、推水设备、底增氧设备、集污设备等几部分组成。

鱼集中放养在养殖通道中,推水设备安置在通道的进水端推动水体向通道另一端流动,同时为水体增氧。

由于水体在不断循环中供氧充足,可极大提高通道内养殖密度,鱼类的排泄物以及剩余饵料随水流冲到通道末端的集污区,由集污设备抽送到水处理系统。通过沉淀、过滤后,再排入大塘内使用如此往复循环,可始终保持养殖水体的洁净。

据鹿河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会涛介绍,池塘内循环养殖既方便管理,又方便捕捞。鱼的重量和肉质也有显著提高,产量比正常池塘养殖提高了20%至30%。

据了解,2021年,鹿泉区完成了2家企业渔业智能化建设,水产养殖池智能管理平台达到21套、传感器监控系统达到14套、场区监控系统达到2套、气象监控系统达到2套、增氧机及配套设施达到27套、示范面积达80余亩,效益良好。

目前,鹿泉区智慧渔业发展达到5家,示范面积达到240亩。

鹿泉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戎海新表示,下一步,鹿泉区将结合环省会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四个农业”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池塘特色水产和中华鳖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来源:石家庄日报


水产通,水产养殖一点就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